青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折扣效应现实版的温水煮青蛙,烂大街到 [复制链接]

1#

商场中,遍地都是打折的商品,各式各样的纸牌上面写满了诱人的回扣,甚至比商品的种类还要繁多。到底是商家诚心送“福利”,还是把顾客当做待宰的羔羊?所谓的打折商品真的限期销售么?其实这就是长期存在的“折扣效应”,在温柔的“诱惑”下让消费者的钱包囊中羞涩。

囊中羞涩

烂大街的“折扣效应”

无论哪个时代,经商都是以追逐追逐利益为目的,如果把“利益”毫无保留的放大,顾客心里是抗拒的。为了避免顾客的负面情绪产生,“折扣”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。虽然少“宰”了点顾客,但是利益依旧存在,市场依旧不抵抗。

给顾客洗头的“学徒”

目前许多行业都有“折扣”优惠,比如酒店、酒吧、超市、餐饮等等,其中最“猖狂”的是美容理发行业。只要进入理发店,在帮你洗头的间隙,打扮潮流的贴身“学徒”百分之九十会为你不停地推荐本店优惠的套餐,即使口中拒绝,依旧抵挡不住无间断“碎碎念”。

挖开事实看本质

“折扣效应”最大的蒙蔽性就是让消费者片面性地看待问题。当顾客购买了打折的商品,肯定会跟原价进行比对,看到的是自己少花了多少钱,至于被商家“宰”了多少毫不知情。关键是大多数消费者因此沾沾自喜,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。

慢慢就习惯了!

这就类似于“温水煮青蛙”,当这种营销模式扩大到烂大街的时候,人们就会选择性地接受,见怪不怪。

“从众”是群体性质的一种普遍现象,这种行为在为“折扣效应”的扩展起到决定性作用。不少推销员会戴着扩音器,摆着试吃品、试用品向路过的顾客推销,并反复强调今天“打折”,您很幸运。人群一旦扎堆便会越聚越多,不同的评价声也都纷沓而来,只要有带头购买的,实现“零”的突破,后续的买家会爆炸式增长,而且对此的评价声占“优”的比例会越来越好。

最大的效益

肯定有人要站出来、拍着桌子发出质问:“卖家也要生活,不赚钱拿什么吃饭?别人打折,少赚你点,没有下黑手去给你挖大坑,这已经很仁义道德了,这种打折有何不可?”。这种质疑声的逻辑性乍一看挺合情合理,仔细想想,你是不是更加青睐打折的商品,相比之下,为什么不打折的产品反而不那么受待见?而事实是绝大部分的打折品给商家带来的利润,并不比直售商品低,甚至两者旗鼓相当。而给商家带来了最好的效益:乐于购买该店家的产品!

乐于购买产品的消费者

上个世纪,美国发生了比较戏剧性的场面,也是“折扣效应”的典型事例。对于收益相对较低的顾客,美国保洁公司曾实施“折扣券”制度,当消费者出示由该公司发行的折扣券,便可以抵消一部分付款金额。

年,该公司宣称消费者需求弹性成本太高,想要取消该制度,然而这一举动惹恼了老顾客,认为不给自己打折“亏”大了,于是联名告到纽约州司法部。非常“无奈之下”,该公司被强制要求将此前出台的“折扣券”制度贯彻落实。

懵圈的顾客现状!

真的是保洁公司亏了?广告由市*府免费宣传、顾客对此的粘着性日益增强,再加上薄利多销,老板不知道在哪憋着笑呢!

被“割韭菜”的单纯消费者

情人节之际,平常10元以内的小玫瑰卖到了20元一支,花虽然贵,但是不能不买。买少了显得小气,买多了还真心疼!而在你犹豫不决时。老板娘会笑盈盈地说道“先生,我们这边有一款玫瑰套餐,元7束、元15束…比单买划算。”

你一听,感觉确实不错,屁颠屁颠地买单去了。

“折扣效应”下的“可爱”消费者

“折扣效应”被商家技巧性地运用到各个赚钱的领域,小到水果店、超市等,大到房地产、千亿级别的商业谈判,丝毫不放过一丢丢发家致富的路子。而顾客才是真正任人宰割的小绵羊,商家看到这肉嘟嘟的小胖脸,心里笑得合不拢嘴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