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课件教 [复制链接]

1#
擅长治疗白癜风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80502/6205102.html

教学目标:

1.借助汉语拼音、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,认识“蜻、蜓”等12个生字;会写“间、迷”等7个字。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。

2.正确、流利、有节奏地朗读儿歌。

3.通过朗读、表演,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。

4.产生观察小动物、了解小动物的兴趣。

第一课时

课时目标:

1.借助汉语拼音、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,认识“蜻、蜓”等12个生字,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。

2.会写“间、迷”等7个字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激趣导入,揭示课题

1.(课件出示插图)引导学生观察、欣赏。

师:看,多么美丽的地方!这是什么地方?这里有哪些小动物?它们都在干什么?

2.(课件播放关于昆虫的视频)学生观看视频,说一说视频中昆虫的名字。

3.教师揭题,导入新课。

二、初读课文,识记生字

1.学生看课文插图,听教师范读课文,初步感知课文内容,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。

2.学生自读课文,圈出12个要求会认的字,并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。教师正音。

3.指导认识生字。

(1)(出示动物名称)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

①指名读、抢读,其他学生看他读得是否正确。

②(出示生字:蜻、蜓、蚂、蚁、蜘、蛛)引导学生思考: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?

③学生交流汇报,教师小结,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。

小结:这些生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首——虫字旁,表示属于虫类,与动物有关;它们右半边的发音和整个字的发音相同或相似。我们把这类字叫形声字。

④组织学生玩识字游戏,巩固所学知识。

◇找朋友。请一个学生手拿“虫”字卡片,其余学生手里分别拿写有“青、廷、马、义、知、朱”6个字的卡片。拿“虫”字卡片的学生说:“我是蚂蚁的‘蚂’,我的朋友在哪里?”拿“马”字卡片的学生跑过来,说:“你的朋友在这里。”二人组成“蚂”字,齐读。

◇编字歌。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,再让学生合作编字歌。

师:虫与青,交朋友,蜻、蜻、蜻,蜻蜓展翅飞。——生:虫与知,交朋友,蜘、蜘、蜘,蜘蛛把网织。

⑤教师打乱生字顺序,学生开火车认读。

(2)(出示生字:迷、造、食、粮)指名读、开火车读、抢读。

①学生交流识记“迷、造、食、粮”的方法。

生1:“迷”和“米”读音相近,“造”和“告”读音相似,“粮”和“良”读音相同,这3个字也是形声字。

生2:“食”和“粮”都有部件“良”,“粮”和“食”还是一对好朋友,可以组成词语“粮食”“食粮”。

生3:辶+米=迷,辶+告=造;良+米=粮,良+人=食,一个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组成不同的字。

(3)教学生字“网”。

师:谁见过蜘蛛网?你们能画一画吗?(指名画一张蜘蛛网)

①(课件出示“网”字的字理演变过程)结合课文彩图,观察甲骨文“网”字,发现象形字的特点,识记“网”字。

②指导组词:上网、网球、渔网、一网打尽、天罗地网。

(4)教学生字“藏”。

师:大家看,“藏”字笔画较多,不太容易记得住,但是老师给它编了首儿歌,大家就能记住它了:一臣被追踪(臣),躲进茅草中(艹),瓦片反手拿(),刀戈握手中(戈)。

①出示词语“捉迷藏”,学生齐读。

②教师提问:同学们玩过“捉迷藏”的游戏吗?你们是怎么玩的?(指名说)

(5)(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)学生开火车读;改变生字顺序再读。

(6)生字组词。

三、指导书写,巩固提升

1.(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的会写字)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,注意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。

2.教师讲解字的书写重点,学生书空。

(1)“迷、造、运”都是半包围结构且都有“辶”,写时后写“辶”(笔顺口诀:走之旁,真辛苦,先装货物再赶路)。“迷”的“米”写在中心偏右上一些,“造”的“告”第二横在横中线上,“运”的“云”撇折写在中心往上一点。

(2)“间、网”都是半包围结构,写时先外后内。“间”的“门”大“日”小;“网”的框大而正,里面两个撇、点分布均匀。

(3)“池、欢”都是左右结构。“池”的竖弯钩比横折钩要宽;“欢”的长撇从中心点往右些起笔。

3.学生描红、临摹,教师巡视指导,再分小组交流书写作品,相互评价,推荐优秀书写作品。

4.投影展示学生推荐的优秀书写作品,师生交流:哪些笔画写得好,好在哪里?

5.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,读读写写。

四、交流收获,作业设计

1.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。

(1)说说自己喜欢哪种识字方法,并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识字。

(2)同桌之间互相听写由7个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,互查互纠,巩固所学知识。

2.完成本课对应训练。

第二课时

课时目标:

1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儿歌;背诵儿歌。

2.理解儿歌,自编儿歌,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温故知新,导入新课

1.认一认。

(1)教师出示生字卡片(会认字、会写字),学生开火车读、齐读。

(2)玩“我说你找”的游戏:教师随机说一个字,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,举起来,读两遍,看谁找得快、读得准。

2.说一说。

(1)师:小朋友们想和小动物做朋友吗?你最想和哪种动物做朋友?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?

(2)指名举着词卡上台带大家读三遍,并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这个小动物。二、再读儿歌,积累语言

1.(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儿歌)学生自由读,说说有什么发现。(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“谁”“在哪里”“干什么”三个部分组成的。)

2.依据发现,划分朗读节奏,学生自主读,同桌互读,感受儿歌的节奏感。

3.(出示词语)指导朗读,注意停顿的变化,想象动作描写的情景,做一做动作。

展翅/飞捉/迷藏造/宫殿

运/食粮游得/欢结网/忙

4.多形式朗读课文。(指名读、同桌互读、全班齐读、拍手打节拍读等)

(1)师生对读,读出节奏和重音,如“蜻蜓半空展翅飞”一句:

师:是谁半空展翅飞?——生:蜻蜓半空展翅飞。

师:蜻蜓哪里展翅飞?——生:蜻蜓半空展翅飞。

师:蜻蜓半空干什么?——生:蜻蜓半空展翅飞。

(2)师生角色互换,生问师答,合作朗读儿歌。

(3)指导学生对比朗读,体会儿歌语言的趣味性。

5.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读。

6.拓展:引导学生说一说“蜻蜓展翅”这类词语。(如“知了唱歌”“公鸡打鸣”“大雁南飞”,等等。)

三、课文研读,自编儿歌

1.学习儿歌。

(1)(课件出示句子及相关图片)蜻蜓半空展翅飞,蝴蝶花间捉迷藏。

①这句写了哪两种动物?它们在干什么?

②引导学生做蝴蝶扇动翅膀飞舞的动作,并展开想象,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,就像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。

③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看到的蜻蜓、蝴蝶活动的场景,讲明蜻蜓、蝴蝶的生活习性:蜻蜓在半空中飞翔,可能是因为要下雨了,也可能在捕食昆虫;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,是在吸食花蜜,间接帮助花朵授粉。

(2)(课件出示句子及相关图片)蚯蚓土里造宫殿,蚂蚁地上运食粮。

①引导学生用“——”画出动物名称。它们在干什么?

②指导理解“造宫殿”:蚯蚓“造宫殿”,其实是用形象、生动的语言来说蚯蚓在土里松土的习性,引导学生把蚯蚓想象成建筑师,感受蚯蚓的勤劳以及对土地的作用。

③观察蚂蚁运粮图,你知道蚂蚁具有什么精神?(团结。)教师讲明蚂蚁的习性:蚂蚁会集体出动搬运食物,它们能合作搬动比它们的身体大得多的食物。

(3)(课件出示句子及相关图片)蝌蚪池中游得欢,蜘蛛房前结网忙。

①引导学生用“﹏﹏”画出动物名称。它们在干什么?

②交流:读了这句话,你知道了蝌蚪、蜘蛛的什么习性?(蝌蚪生活在水中,能游泳;蜘蛛生活在陆地上,会织网捕虫。)

③拓展:你还知道蝌蚪、蜘蛛的哪些生活习性?

(4)结合儿歌的相关内容,根据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连一连、读一读。

(5)学生熟读儿歌再练习背诵。(结合图片背诵、定位填空背诵、同桌互问互答背诵等)

2.指导学生模仿“谁在哪里干什么”的句式自编儿歌。

(1)(课件出示蜜蜂花间采蜜、蟋蟀草丛鸣叫、青蛙在池塘叫、小鸟筑巢图)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小动物的举动。

(2)学生模仿“谁在哪里干什么”的句式,分小组合作编儿歌。

(3)全班交流汇报。

生1:蜜蜂花间采蜜忙,蟋蟀草丛把歌唱。

生2:青蛙池塘呱呱叫,小鸟树杈造新房。

(4)评选出编得最好的句子,授予作者“优秀小诗人”的称号。

四、实践活动,作业设计

1.教师小结,学生交流学习体会。

2.观察、介绍小动物。

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、容易接触到的小动物,如蚂蚁、蜘蛛、知了、麻雀等,在安全的范围内,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,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。再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给家人听,讲给同学听,在倾听与交流中加深对小动物习性的认识,从而爱护身边的小动物。

3.完成本课对应训练。

板书设计:

教学反思:

本课设计着重体现“三重”,即重归类、重朗读、重方法指导,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识字,在快乐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。本课12个生字中有6个是虫字旁的字。教学中,我首先引导学生归类,接着通过看图识字,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些形声字的特点,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牢牢记住了字音、字形。习得方法之后,学生又发现了“迷、造、运”等字的识记方法,这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,提高了识字效率。

本首儿歌有节奏,有韵律,每句都是以“谁在哪里干什么”的结构组成的。教学中,我设计了师生问答、生生问答的形式来对读,让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,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编儿歌的兴趣。

全册无水印精品课件教案资料分享,需要可留言!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